合作客户/
拜耳公司 |
同济大学 |
联合大学 |
美国保洁 |
美国强生 |
瑞士罗氏 |
相关新闻Info
-
> pH、温度、盐度、碳源对 解烃菌BD-2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影响——讨论、结论
> 弯曲界面产生的额外附加压力,在力学分析上应该和哪个力平衡?
> 应用单分子层技术分析磷脂酶与不同磷脂底物特异水解性能:摘要、介绍、材料和方法
> 表面活性剂在除草剂喷雾助剂中应用及主要增效机制
> 合成血液穿透试验:表面张力受温度、表面活性剂影响较大
> 水性油墨的基本配方及成分
> 触杀型除草剂与油类助剂防除杂草机理及效果
> 双子型起泡剂ULT-1的分子结构式、表面张力、抗温/抗盐性能及煤样润湿性变化——结果与讨论、结论
> 探究LB复合膜的酸致变色特性
> 长链酰胺甜菜碱与芥酸钠复配表观黏度与降低界(表)面张力等性能评价
推荐新闻Info
-
> 反离子盐KBr浓度对酰胺基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表/界面活性的影响(二)
> 反离子盐KBr浓度对酰胺基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表/界面活性的影响(一)
> 典型离子型与非离子型起泡剂的界面行为对泡沫性能的影响机制
> 新无氰白铜锡电镀液及电镀方法可降低表面张力,促进镀液对复杂工件的润湿
> 一种耐超高温酸液体系、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纳米渗吸驱油剂种类、降低界面张力和改变润湿性的能力等机理研究(四)
> 复合驱中聚合物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研究
> 化学组成对无碱铝硼硅OLED基板玻璃表面张力的影响——结果、结论
> 化学组成对无碱铝硼硅OLED基板玻璃表面张力的影响——摘要、实验方法
> 纳米渗吸驱油剂种类、降低界面张力和改变润湿性的能力等机理研究(三)
微流控器件结构对水/水微囊形成过程、界面张力的影响规律(二)
来源: 浏览 975 次 发布时间:2025-02-28
1.2实验过程
1.2.1同轴玻璃管微流控器件的制备
通过拉伸仪将内径0.55 mm、外径0.96 mm的圆柱形玻璃管和内径1.00 mm、外径1.40 mm的圆柱形玻璃管一端拉伸成锥状,并利用砂纸将锥状管口分别打磨至300和600μm.管口尺寸通过体显微镜进行精确测量。然后将外径0.96 mm的玻璃管(内管)插入内径1.00 mm的玻璃管(外管),分别制备内管管口内缩300μm、内/外管管口平齐、内管管口伸出300μm、内管管口内缩300μm外管管口不拉伸的同轴微流控器件,最后通过AB胶环氧树脂固定。
1.2.2微流控器件制备水/水微囊
内/外相各成分含量均为质量分数:内相为0.2%黄原胶(增稠剂、稳定剂)、0.1%透明质酸钠(保湿剂)、2%普鲁兰多糖(抗氧化剂)、5%甘油(保湿剂)的水溶液(以下简称黄原胶水溶液),由内管注入微流控器件;外相为1%海藻酸钠(包材,可被钙离子交联形成稳定囊壁)、0.05%十二烷基硫酸钠(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由外管注入微流控器件。内相在外相的剪切下形成液滴,同时外相在重力作用下脱离管口生成水包水的水/水微囊,并进一步通过接收池(质量分数为5%氯化钙水溶液)中的钙离子交联海藻酸钠水凝胶网络,形成稳定的核壳结构。为了便于观察水/水微囊的特征,采用黄色染色剂对内相进行染色。通过系统改变内相流速和外相流速,研究微流控器件结构对水/水微囊成型的影响,最终确定水/水微囊的制备相图。
1.2.3流速对水/水微囊制备的影响
内管管口内缩300μm的同轴微流控器件制备水/水微囊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若无特别说明,后续均采用该种设计。保持外相流速不变,研究内相流速对水/水微囊直径和壁厚的影响。然后保持内相流速不变,研究外相流速对水/水微囊直径和壁厚的影响。水/水微囊的直径和壁厚通过随机选取100颗微囊进行测量计算得到。内相流速为40 mL/h,外相流速为20 mL/h,制备得到的水/水微囊具有较薄的壁厚,若无特别说明,后续均采用该内相/外相流速。
1.2.4水/水微囊形成过程的数值模拟
数值模拟采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几何模型,使用ANSYS Workbench完成网格划分和模拟过程。模拟器件参数与实验器件参数保持一致,即内管外径0.96μm、内径0.55 mm、管口300μm,外管外径1.40 mm、内径1.00 mm、管口600μm,内管管口内缩300μm.由于同轴微流控器件通道结构具有轴对称性,将模型简化为二维模型。模型总体尺寸为20 mm×5.4 mm,包括上方微通道结构和下方20 mm长的空气域。微通道结构和内外相采用非结构化四边形网格划分。几何模型分别设置20,25,30,35,40和45μm等6种网格尺寸对模型进行网格无关性检验,最后选取网格尺寸为30μm,对应微囊直径为2.756 mm.内相和外相进口为速度型入口,出口为压力型出口,壁面为静止无滑移的疏水表面。初始化后,内相充满内通道,外相充满外通道。流动模型设置为层流模型,瞬态求解过程中的压力速度耦合采用SIMPLE算法,残差收敛精度为10?5,时间步长为10?4 s.数值模拟研究两相流速、界面张力及两相黏度对水/水微囊直径和壁厚的影响时,模拟采用的温度为25℃,操作压力为0 Pa,外相/空气界面张力为30 mN/m,内相/外相界面张力为0.5 mN/m,内相0.2%黄原胶水溶液密度为1200 kg/m3,黏度为0.48 Pa·s,外相1.0%海藻酸钠水溶液密度为1135 kg/m3,黏度为0.30 Pa·s,空气密度为1.225 kg/m3,黏度为1.79×10?5 Pa·s.
1.2.5水/水微囊的辫贬响应和可控释放
分别用贬颁濒溶液和柠檬酸钠调节溶液辫贬为1.0或8.0,静置观察水/水微囊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随时间的变化。
1.2.6平行放大微流控器件的设计和水/水微囊的高通量制备
首先通过微通道流动阻力分析,设计平行放大10通道微流控器件,微流控器件内相主管道直径4.0 mm,内相分管道直径0.5 mm,外相主管道直径3.5 mm,外相分管道直径1.2 mm.然后通过三维建模软件SolidWorks建立微流控器件模型。最后通过光固化3D打印机直接打印微流控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