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客户/
拜耳公司 |
同济大学 |
联合大学 |
美国保洁 |
美国强生 |
瑞士罗氏 |
相关新闻Info
-
> 电弧增材制造过程中熔池的形成与演变受哪些因素影响?
> 镀锡板与涂料的表面张力不匹配导致印铁缩孔,怎么解决?
> 脂肪醇聚醚磺酸盐的界面性能、耐温耐盐性能对比
> 化学组成对无碱铝硼硅OLED基板玻璃表面张力的影响——结果、结论
> 电子微量天平应用实例:研究氮修饰木质素基超交联聚合物碘吸附机理
> 丝素蛋白作为表面活性剂实现纳米级设备的水基加工
> 水、常温液态金属等9种流体对液滴碰撞壁面影响的数值研究(三)
> 纳米级复合降凝剂的作用机制、对含蜡原油表面张力的影响
> 温度及压强对CO2-NaCl盐水系统界面张力的影响(二)
> 两亲性碳点CDS表面活性剂浓度、胶束对硅酸盐溶液润滑性能的影响(一)
推荐新闻Info
-
> 反离子盐KBr浓度对酰胺基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表/界面活性的影响(三)
> 基于孔溶液表面张力和黏度测试揭示增稠剂对流变参数和气泡结构的影响机制(二)
> 基于孔溶液表面张力和黏度测试揭示增稠剂对流变参数和气泡结构的影响机制(一)
> 反离子盐KBr浓度对酰胺基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表/界面活性的影响(二)
> 反离子盐KBr浓度对酰胺基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表/界面活性的影响(一)
> 典型离子型与非离子型起泡剂的界面行为对泡沫性能的影响机制
> 新无氰白铜锡电镀液及电镀方法可降低表面张力,促进镀液对复杂工件的润湿
> 一种耐超高温酸液体系、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纳米渗吸驱油剂种类、降低界面张力和改变润湿性的能力等机理研究(四)
> 复合驱中聚合物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研究
接触角迟滞时气词液界面张力的温度敏感性对液滴蒸发过程的影响——理论模型及计算方法
来源:物理学报 浏览 939 次 发布时间:2024-12-31
2理论模型及计算方法
2.1理论模型
假设一不可压缩液滴在均匀加热的固体表面上不断蒸发,如图1所示,液滴初始最大厚度为,流动方向尺度为尝,壁面温度为飞.由于ε=?1(图1中的贬?,尝?仅为表示清楚,不代表真实比例),因此可应用润滑理论(上标~表示有量纲量,下同).
图1液滴在加热表面铺展示意图
液滴运动过程的控制方程包括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
界面处的蒸发流量与界面温度有关,可表示为
为避免接触线处出现应力奇点,在水平方向施加狈补惫颈别谤滑移边界条件:
壁面温度满足
由于固-液、固-气界面张力目前仍难以通过实验直接测量,假设固-液、固-气界面张力不随温度改变,而气-液界面张力与温度满足线性关系:
将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采用下式进行无量纲化:
通过无量纲变换和保留数量级≥Ο(ε),可得无量纲控制方程组为
无量纲边界条件为无量纲形式的界面张力与温度关系为
液滴表面温度为
采用积分法可得液滴厚度的演化方程为
(27)式右侧依次代表毛细力、重力、热毛细力和蒸发在液滴运动过程中的作用.
液滴在理想光滑表面上,在叁相接触线处,驰辞耻苍驳方程为
为描述接触角迟滞影响,采用以下线性经验关联式描述前进接触角和后退接触角与迟滞角之间的关系:
式中,础≥0是与粗糙度无关,与液体性质有关的常数;迟滞角Δθ与表面粗糙度和化学异质性有关.
接触线处的液滴高度为零,即丑(虫=虫肠濒=虫肠谤,迟)=0,其中虫肠濒和虫肠谤分别代表左侧和右侧接触线位置.采用下式描述接触线移动速率与接触角间的关系摆28闭(下标肠代表接触线):
式中,叠和尘为常数;θ为动态接触角;υ肠&驳迟;0代表接触线向外铺展,υ肠&濒迟;0代表向内收缩.
计算初始条件为
式中,贵(虫)=0.5摆1+迟补苍丑(20虫)闭.
基于碍补谤补辫别迟蝉补蝉等提出的坐标变换法,将瞬态物理域(虫,迟)映射到固定计算域(虫',迟'),
液滴运动区域设定为–1≤虫'≤1,时间导数表示如下:
(36)式用于替换控制方程(27)的相应项.
数值求解采用贵谤别别蹿别尘++14.3,该软件是求解偏微分方程的强大工具,是一款免费的、开放源代码的有限元计算软件,目前已经比较成熟地运用在各类数值模拟中,对于液滴、液膜的流体数值计算也很常见.该软件采用顿别濒补耻苍补测算法生成离散偏微分方程所需网格,具有网格自适应和移动网格生成的功能;采用稀疏矩阵存储格式,内存需求少,计算速度快,是求解复杂区域问题的高效计算软件.
2.2计算模型验证
参照朱仙仙等用4?尝去离子水在加热温度为60°的玻璃表面上的蒸发实验数据,换算得到无量纲参数,各参数取值为:ε=0.1,础=0.39,叠=0.007,尘=3,颁=–0.004,叠辞=0.007,颁补=0.5,碍=10,贰=1×10-3,Ω濒驳=0.003.首先,为了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将接触角和接触线随时间变化的实验结果无量纲化后与模拟值进行对比,结果如图2(补)和图2(产)所示.可以看出,Δθ=0.27时的模拟值与实验结果总体符合良好,即采用考虑接触角迟滞的理论模型可更准确地反映液滴的运动过程.值得注意的是,朱仙仙等所给实验结果并未呈现液滴铺展阶段,可能是由此阶段变化较快、不易观测记录所致;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有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实验时基底加热时受热不均匀或者基底传热能力不一致,也有可能是基于润滑理论建立模型时,未考虑液滴蒸气扩散所致.
图2计算模型的验证(补)接触角的演化过程;(产)接触线的演化过程;(肠)网格无关性验证
此外,模拟时进行了网格无关性验证,在虫方向上对比了网格数为300,500和800的结果,发现增加网格数使计算时长增大,而各特征参数计算结果数值差距不大,以图2(肠)的接触线演化过程为例,网格数为500时可同时满足精确性与高效性的要求.因此,计算中时间步长设为10–6,将摆0,2闭×摆0,1闭的计算域划分为500×2个均匀网格.因方程(27)是一维的,液滴厚度丑与测方向无关,所以为节约计算时间,在测方向仅划分2层网格.